来源:长安新能源官方
作者 | 吴晓宇
编辑 | 李欢欢
历时一年,长安新能源B轮融资终于尘埃落定。
1月24日,长安新能源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约为49.77亿元。相比2021年初计划融资30亿元,超额完成近20亿元。
其中,长安汽车增资13.6亿元,主要增资方还包括南方工业资管、交银裕博一号、承元基金以及芜湖信石信鸿。增资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新能源股份比例由48.95%稀释至40.66%,不过仍为最大股东。
“资本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因此,长安汽车全力支持长安新能源通过股权、债权和公开上市等方式获得发展资金。
长安汽车官方表示,完成本轮融资后,长安新能源计划于2025年前后完成公开上市。不过,不排除在IPO前,长安新能源将根据发展需要继续开展下一轮融资。
独立运营、补足弹药、谋求上市,在新能源战场,传统车企正在奋力发起反攻。
下一步IPO
据长安新能源介绍,自2021年4月正式开启B轮融资后,长安新能源经过近200次谈判,三大轮筛选后,确定了9家优质投资人,并最终在2021年12月23日完成了投资机构摘牌工作。
制图:未来汽车日报
在长安新能源B轮融资中,可以看到政府系、金融系、产业系投资人的身影。
天眼查显示,为长安新能源增资7亿元的承元基金,其最大股东为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由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控股,属于政府系投资人;为其增资1亿元的德擎混改二号基金,其股东之一为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南方资产、中金科元基金等基金则为金融系投资人。
长安新能源还是长安汽车旗下第一家实现员工持股的企业,员工募资金额超1亿元。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表示,他是长安新能源的单一最大股东,还有97名长安新能源的员工,“选择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类似长安新能源这样,投资方背景多元化渐成趋势。2021年8月,极氪完成总额5亿美元的战略融资,投资方不仅有资本投资者,还包括产业投资者,涉及芯片、电池、电池原材料等领域。“相比资本投资者,产业投资者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而且能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战略合作,其‘变现需求’也没有那么强烈。”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晨宇对未来汽车日报分析道。
“汽车行业的未来在新能源,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部门必须分拆独立,对外融资,建立起利益共享的机制,才能实现最大化资源整合,顺利实现转型。”
事实上,长安汽车是第一家将新能源业务进行分拆、独立发展的传统车企。
2018年,长安新能源从长安汽车体系拆分独立,注册资本超2亿元。时任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曾表示,之所以把新能源板块独立打造,是想借助外来资本,这样能够降低风险并保证资源充足。
但融资的路,长安新能源走得并不顺利。2018年8月,长安新能源规划了首次挂牌增资,不到一年时间,长安汽车宣布暂时终止这项增资,原因为“意向投资者与长安汽车在核心条款上产生了分歧”。
调整增资方案后,长安汽车于2019年12月引入四位战略投资者,包括长新股权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南京润科产,投资金额为28.4亿元,并顺利完成A轮融资。交易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的长安新能源股权由100%稀释为48.95%,长安新能源也由长安全资子公司变为联营企业。
不过,这笔资金并未帮助长安新能源止亏。据长安汽车公告披露,截至2021年9月30日,长安新能源资产总额为63.58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5.95亿元。
时隔两年,长安新能源如愿完成第二轮融资(B轮融资),补充资金之余,更是向上市计划再进一步。
长安汽车认为,本次长安新能源B轮融资成功,对内实现机制体制创新,强化基础,对外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加强竞争力,将加速长安汽车“香格里拉计划”布局落地,实现长安汽车长远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