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物联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新能源车的江湖故事,妙啊

   2022-02-11 上下前63620

 

 


 

这刚过完年,亲戚家有个小孩儿马上面临找工作,他大学专业是新能源领域,很纠结,问我有什么建议吗?我说这事儿其实不难,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越高的地方,就越容易获得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嘛。像新能源这种热门的风口产业,资金以产业集群的形式从上往下流动的特征也最明显。



我跟他说,你刚毕业,具体去哪家公司还不是最重要的,选好城市才重要,要去新能源产业最密集的地区工作,积累些工作经验,交几年社保,扎下根来以后去哪家公司都方便。



然后他就问了,那新能源产业在我国是怎么布局的呢?



好吧,咱们今天就从新能源产业里资金技术要求最高,蛋糕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入手,来聊聊国内的新能源江湖



其实上到一线城市,下到七八线县城,政府都有招商引资的需求,而这些负责招商的人呢,招商也是最好招符合社会大趋势的企业,现在谁也不想再办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了,对吧。



那咱们就来看看,新能源汽车具有哪些优势



第一呢,不烧油不增加温室气体,能帮国家完成碳排放的目标;



第二呢,几乎所有人都要开车,这市场规模可以和房地产相媲美;



第三,生产销售过程中,可以吸纳海量的就业人口,可以从高到低提供给全国不同学历的人工作机会,而且还不是一个极少数人赚走所有钱的虚拟金融产业,而是实业;



第四,新能源汽车连带着5GAR、智能驾驶等等技术,从化工、芯片到材料工程,带动着很多高科技领域的研究;



第五呢,它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个新产业,咱们国家赶了个早市,要知道民用消费领域最难的就是产业经验,你要根据海量的用户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才能活下去,晚个五年就是天差地别,这也就是现在造车新势力的车机部分远远强于传统车厂的原因。



这么看呢,新能源汽车对国家来讲,绝对是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总而言之,现在新能源及其产业链就是一个集齐七颗龙珠的天选之子,是中国未来20年绝对伟光正的产业,那么,这样的产业哪个城市不想抓住机会呢?



大家看看下面这张图,2021年新能源汽车城市销量排行榜前几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都是一线,接下来咱们挨个分析分析。



首先是上海,坐拥全球新能源车的龙头老大特斯拉,市值破万亿美金,而位于浦东临港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年产能50万辆,平均每天1400辆车下线,就一个,不,几个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为什么能这么快呢?



大家都知道,以上海为中心画个圆,这一圈就是长三角三小时经济圈,包括南通、常州、无锡、苏州、绍兴、宁波等十几个城市,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



这里面很多都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就是去年新成立的北交所重点扶持对象,其中光特斯拉上游供应商就有100多家。



2021年特斯拉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基本上,生产材料从周边城市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运到上海工厂,然后直接上生产线,所以特斯拉上海工厂才能像下饺子一样下汽车。



可以说,是中国长三角地区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将马斯克拉出了产能地狱,并且一举送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要不然,现在老马可能还在美国的工厂打地铺,半夜从被投资人催债的噩梦里哭醒,甚至还可能在tiktok上带货做直播呢,混得还不如“真还传”老罗。



所以,上海作为综合经济实力第一的城市,带着长三角一众小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在全国前列一点也不奇怪。当然了,上海新能源车最大的问题也是特斯拉,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上海自家亲儿子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平平无奇,旗下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虽然卖得火爆,但以后连拿个上海绿牌都困难了,到现阶段还没有跑出一个本土新能源代表品牌,这让上海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



说到这儿,距离上海460公里外的合肥笑出了声。



2020年,当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命悬一线,创始人李斌更被某自媒体称为当年“最惨的人”,说时迟那时快,是合肥市政府扛着70亿资金,800里加急把他从icu里抢救了回来,可能是看出李斌这人骨骼清奇未来无量吧。



随后,合肥市又趁热打铁,持续发力,狂暴猛攻,疯狂输出,先后扶持了50多个重大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一共笼络了新能源车上下游企业120多家,在长三角中部自成一派,包括锂电池龙头国轩高科、电池系统开发的华霆动力均是其囊中之物。



不久前,合肥更是规划了一个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占地面积16000多亩,目标要打造一个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集群。



既然提到合肥,不如多说一句,其实合肥在科技布局上更早更成功的一笔“投资”,是50年前引入中科大。



遥想当年,中科大从北京离家出走,彼时自身也是一穷二白的合肥,头顶漫天大雪,三顾茅庐将其抱回家中,如亲生孩子一般抚养长大,当然这孩子长大成人后,也算不负众望,叱咤风云笑傲江湖,吸引无数四海少年前来合肥拜师学艺。



话说回来,合肥想站上科技制造领域的王座,光靠中科大远远不够,它的短板正是像中科大这样的顶尖高校太少了,可能现在合肥人也懊恼当年为啥不一口气多抱回几个。



都说“合肥吸皖北、南京吸皖南”,那更别提外省的人才了,要不是待遇高,谁会留在合肥呢?合肥本地人经常吐槽,这地方医疗教育水平一般,但房价倒涨得挺勤快,过去十年全国城市房价涨幅排行榜,合肥涨幅75.2%,勇夺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这就是排面啊。



不管怎么说吧,在东部地区面对上海这个超级大都市的虹吸效应,合肥这个看起来毫无存在感的城市还能偷一波塔,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至少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安徽的省会,也是身怀绝技。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南方汽车重镇——广州,继投资小鹏汽车40亿后,去年6月广州开发区又投资宝能新能源汽车120亿,可以说,对于新能源产业,广州市坚定不移地all in,势必要拿下一片山头,这还不包括恒大许老板重金投入都快把自己搞破产的恒驰汽车,以及最近混得挺不错的广汽新能源。



为啥这么坚决呢?



因为真的着急啊,广州本身就有打造多年的传统造车产业集群,规模庞大,面对碳排的大趋势,不可能不谋求转型之道。



其次呢,最近几年广州GDP被隔壁兄弟深圳反超,而且有差距越拉越大的趋势,作为老大哥属实有点没面子。



更何况,人家深圳手上还捏着一张王牌——比亚迪,这可是去年全球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仅次于特斯拉的未来之星天选之子。你说广州他不能着急嘛,再不努力以后大家都要改口“北上深”了。



当然了,深圳也有自己的烦恼,首当其冲就是面积太小,如果我们随便看看国内主要大城市的面积排名,深圳才2000平方公里不到,而上海是它三倍,广州是它四倍,北京是它八倍,也许当年那位老人在南海边画这个圈的时候,也没料到深圳能这么快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



土地面积不够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地方给企业建厂啊,另外用工成本也很高,这对制造业是致命打击,就连比亚迪都被挤到了偏远的龙岗区,距离深圳宝安机场大概60多公里。



深圳当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拼了命要往产业上游走,大力发展最尖端的创新企业,比如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三电系统以及车载芯片等等。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xnywlw.cn/news/show-11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江阴市鑫宏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7266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