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成为我国长期发展战略后,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总量达到298万台,相较2020年增长169%。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拥有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供应链上也掌握着重要话语权。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动力电池问题也获得越来越多关注。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退役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已经累计20万吨。
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再翻五倍。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趋势,可以预见,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持续扩大,一个全新行业正在悄悄崛起。
不过,虽然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很大,但并没有建立起完善产业链。回收端乱象横生,动力电池甚至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污染源。这也是很多激进环保主义者,抵制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
目前市场上的动力电池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三元里电池,二是磷酸锂铁电池。两种电池内部都含有大量磷酸锂物质,该物质预见空气将转化为五氟化磷,对人体和土地都有很大危害,最重要的是动力电池无法自行降解。
那么,既然新能源动力电池存在如此大的环境污染风险,为何相关部门还要大力推广?
从能源角度来看,我国缺少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如果不开发新能源,最后国民命脉会掌握在他国手中,开发新能源其实是不可回避的事。
从环境角度来看,传统燃油车同样存在无法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的环境污染程度要更轻。
此外,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出于战略层面考虑,汽车是一个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但在燃油车赛道,我国超车机会渺茫。这时,新能源汽车将所有厂商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相关部门自然要抓住机会。
在你看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最终会由第三方厂商主导,还是汽车厂商主导?
第一是进行阶梯利用,新能源汽车“报废”的动力电池并非完全无法使用,本质只是蓄电能力大幅下降而已。而这部分电池,完全可以在游览车等设备上继续使用,深度挖掘动力电池的潜能。
第二是拆解重组,提取动力电池中的贵金属材料,制成新的电池。这是最理想的电池回收方式,但金属提炼、污水处理都要耗费很高的成本。因此现实中,小作坊常常会加价回收动力电池,粗暴地提纯相关产品,赚“环境钱”。
当然,长远来看,动力电池回收最后必然会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因为随着动力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利润也会持续提升。
即便动力电池回收装置成本高,回收难度大,但在利润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该赛道,技术升级是必然结果。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就达到4.3万家,同比增长253.3%。而且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商都进入电池回收市场,换电服务本身就是解决动力电池回收难题和污染难题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