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手机做贸易
服务介绍 服务对比 建站服务 精美商铺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最近搜过
相关热搜榜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风光发电+储能+特高压,打造新能源发电产业闭环。假期结束的第一周,小张在周末休息时与朋友聚会。茶歇话题自然少不了过年回家,尤其关于春运这一点,小张感触颇深。因为老公家在北方,自己的家在南方,每年过年探亲
风光发电+储能+特高压,打造新能源发电产业闭环。
假期结束的第一周,小张在周末休息时与朋友聚会。茶歇话题自然少不了过年回家,尤其关于春运这一点,小张感触颇深。
因为老公家在北方,自己的家在南方,每年过年探亲都很不方便,更何况还带着孩子。以往过年时间全部浪费在路上,只能在家里呆上一两天。
然而,今年的情况截然不同,因为老公家建成了高铁。以往需要2天时间耽搁在路上,现在只需半天时间便可到家,难得过了个安稳的团圆年。
小李听后深有同感,现在的交通实在太方便了,年前和朋友发起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早上还在北京,大雪纷飞捂着羽绒服瑟瑟发抖,下午就到了海口,艳阳普照穿上了比基尼晒着日光浴,自己的脑子一时都转不过来弯。
大美也说到,就在前两天出差到上海谈成了一个重要的单子。早上快到北京的时候,后台审核出现了问题,需要客户重新签字确认。
由于涉及到年终封账等问题,必须今天搞定。可是,由于天气时间等问题赶不上飞机。幸亏现在交通便利,大美赶上了下一班高铁在晚餐时间准时约上了客户。
交通运输的演变不光影响到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甚至于时代的进程。
古今中外,人类的文明发源地大多数诞生于江海河流之畔。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被誉为母亲河。对于欧洲而言,最早的文明是爱琴海文明,至今流传着希腊神话和斯巴达的传说。
经济发达的国家、城市亦是诞生于流域之区,不得不承认的是运输基础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道路和运输的变迁来看,公路从羊肠小道到土路,再演变成柏油马路、高速公路;火车从绿皮车到特快直达再到动车高铁。
可以说,交通运输演变的历史进程承载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迁徙、社会的变迁,甚至于国家之间的博弈,人类文明的传承。
能源运输同样如此。
公元前600年,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发现了磁吸铁现象,而中国早在公元2500年前就已经具备了磁石知识。
直到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伟大的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发电的基础。而后爱迪生和特斯拉分别代表直流电和交流电相爱相杀。
期间,包括火电、水电等电力建设开始大规模铺展开来,电力系统、电力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期。
近几年,在全球双碳背书下,绿电掀起的新能源浪潮中,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
就我国而言,十四五规划新能源发电占据了20%的发电量,未来将会达到80%以上。想要达成这一目标,电网迫切需要改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输送,调配,促进消纳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这一切离不开这样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特高压。
01 对电力资源的整合离不开特高压
通常电压按照大小等级分为安全电压——36V以下;低压——220V和380V;高压——10KV-220KV;超高压——330KV-750KV。
我们常见的家庭用电压220V,普通电池1.5V,人体安全电压36V。
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千伏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技术优势。
正是这一优势决定了特高压在电网建设中无法取代的核心地位。
具体来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因素,我国电力供给和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广东、浙江为代表的东南部各省严重依赖外省电力输送,而西南、西北各省则存在着富余现象。
受环保和资源限制,在东南各省大量新增发电厂显然不具备实际意义。需要将西南、西北省市富余的电力调配到东南电力紧缺的各省使用。
西北、西南到东南各省距离大于1000KM,甚至3000KM,需具备大容量、长距离的电力输送方式。
西电东输实则是对资源的一种调配,完成资源的整合,提升效率。这种思想不乏先例,比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技术落地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性,特高压在远距离输送电力上具备更大的竞争力。
据估计,1条1150千伏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可代替5~6条500千伏线路,或3条750千伏线路。可减少铁塔用材三分之一,节约导线二分之一,节省包括变电所在内的电网造价10~15%。
1150千伏特高压线路走廊约仅为同等输送能力的500千伏线路所需走廊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人口稠密、土地宝贵或走廊困难的国家和地区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为代表的风光大型基地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地区,距离东部较远。通过特高压调配电力的同时也减少了弃光、弃风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02 特高压的高增时刻
特高压的规模化推广应用不仅仅在于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提出新的需求,迫切需要改变,也在于电网有较强的投资支撑能力。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用电量需求也在逐步攀升。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两年平均增长7.1%。
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高速发展,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同比增长20.9%。
用电需求的增加叠加新能源发电建设使得我国电网投资重归增长态势。
2020年国家电网投资金额达4605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32亿元,同比增长2.95%,2021年国网计划投资4730亿元。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2022年电网投资额规划为5012亿,同比增长6%,创造历史新高。
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披露,“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相比于以往年电网的建设情况,市场更加关注十四五特高压的建设规划以及超预期的空间。
国网提出将于“十四五”期间新建特高压线路“24 交 14 直”,涉及线路长 3 万余公里,总投资共计3800亿元。
2020年十三五结束时“14交12直”共3.59万公里规模,十四五的计划接近翻倍,力度之大为历史首次。也体现出作为最有效的远距离输电手段。
特高压在保证风光大基地消纳和中东部地区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需求方面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据业内人士称,交流线路平均投资规模为115亿元,直流线路为232亿元。因此2022年仅新开工涉及的特高压项目规模将达到约1843亿元,叠加过往项目(4交2直)建设稳步推进。项目涉及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781亿元。
手机扫一扫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周一至周六:09:00-12:00
13: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