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综合2月25日报道 过去的2021年,对各家汽车厂商而言都是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了远超预期的爆发式增长,达成了同比增长169.1%,年销298.9万辆的成绩,产品品质和市场认可度全面提升,新能源车对燃油车市场也形成了部分替代效应。根据行业共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与市场表现依旧向好。在存量竞争时代现状下,未来靠低端市场、低价位赢得消费者的模式将不复存在,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将会迎来新增长,中端市场的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在研究了当下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布局后,未来新能源销量增长的秘诀或许都在这了。
快速了解核心论点:未来15-25万元智能电动车型将成为新能源市场新的增长爆点
如果了解新能源市场现状便会知道,随着产业的成熟,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充电、换电技术的普及。除了“牌照便利”与经济环保的基础外,消费者已由试探性消费转向放心消费。代步属性外,智能化将会是中长期竞争的重点方向,而现阶段市场主销车型以高低端两极化为主,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未被满足,中端纯电智能汽车市场,未来将成为主战场,造车新势力在这其中已经占据抢先优势。
行业现状分析:哑铃型市场结构占据主导,中端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如果回顾2021年销量前十的新能源车型榜单,你会发现近几年,新能源车型的消费主要聚集于8万元以下的入门级和25万元以上的高端领域,这两类车型占据了市场主流,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哑铃型分布。特斯拉被看做行业的标杆,也是很多科技尝鲜买家重点关注的对象,而五菱宏光(参数丨图片)MINI EV的销量反超,更多体现了代步需求买家巨大的基数。
现阶段15-25万元的车型中,销量表现较为突出的是比亚迪宋PLUS DM-i、埃安AION S,两款传统品牌的车型受众较大,技术相对成熟,但智能化体验方面并不是突出卖点所在,与新势力品牌仍有一定差距。据IHS Markit调研数据显示,未来10年内15-25万元主流新能源产品市场渗透率将从3%增⻓到40%;到2030年,15-25万元主流市场将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主流消费群体未被激活,普通买家多元化,智能化的用车需求,也暂未被满足。而买得起,用的爽的智能新能源车型有较强竞争力,并且选择相对有限,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市场洞察:纺锤型结构将成为未来趋势,各车企开始陆续布局
从过往趋势来看,高低端车型占据了历年销量的主力,随着电动车技术、充电设施完善,渗透率提升,更多买家意愿将纯电智能车型作为购车首选。按照国内社会收入形态的布局,中间价位必将释放更大的市场潜力,这就是为什么中间价位的智能纯电被称为核心市场。电动车市场从哑铃型到纺锤型的转变,也是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