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的宝马,新能源之路难走。
宝马新能源汽车业务中的又一员“老将”,走到了它的终局。
近日,据外媒 electrek报道,宝马集团发言人表示,宝马旗下的首款纯电动车型i3,将在今年7月份正式停产。随着这一消息的流出,也证实了此前业内对“宝马i3是否会停产”的猜测。
这款车型之所以会如此受到业内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其代表着宝马正式向新能源领域探索的开端,更是因为在它停产之前,同样也被视为宝马新能源另一开端车型——宝马i8已于2020年就已停产。
相比于2013年上市的宝马i3,宝马i8虽然晚了一年上市,但其声势却比前者高出不少,这是因为i8主打的定位就是超高端豪华新能源轿车赛道,起售价就高达14.75万美元(约为93.11万元)。
虽然依靠外形酷炫、混动动力优秀等特点,宝马i8推出后一时成为了当时业内关注的焦点车型,再加上定位新能源高端市场的i3,也让宝马在彼时成为了传统车企中最先向新能源领域发起冲击的“先行者”。
宝马i3(左)和i8,图源宝马中国官微
事实证明,先行,并不代表走得远。
由于i8定位于超豪华新能源市场,因此其车身使用了造价高昂的碳纤维材料和激光大灯等配件,再加上接近100万元的售价,在新能源行业发展初期,并没有受到全球消费者的欢迎,以至于在之后这款车被视为宝马炫技的“面子工程”。
而对于定位稍低一些的宝马i3,销量同样平平。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产品力不足,刚上市时续航仅有150公里,虽然在2019年在其基础上推出改款版版,但性能依旧与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相差甚大。
i8被视为“炫技”,i3本身产品力不足,在这样的颓势下,或许才让宝马做出了相继停产的决定,以避免更多的损失。
旧车型虽然停产了,但宝马的新能源之路却没有停下,甚至还在加速。2019年,宝马宣布将在2023年前实现25款新能源车型的布局,随后宝马iX3已于2020年上市、宝马i4也在今年2月在国内上市。
但就2020和2021两年的表现来看,宝马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依旧处于颓势之中,而作为业务加速主打产品的宝马iX3,不仅没有收获所期待的好成绩,而且还身陷召回和用户投诉的困境中。
在新能源领域虽然起步早,但宝马为何会陷入目前“赶晚集”的困境中?i8、i3相继停产后,宝马的新能源汽车之路能否加速?
宝马i3的另一位补位者——第二代 Mini Electric,预计会在明年上市。据连线出行获悉,这款车型是由宝马与长城汽车合资成立的光束汽车生产,这一合资公司于去年就已成立。
此外,在造车平台架构方面,宝马iX1和第二代 Mini Electric都会基于新一代模块化平台FAAR平台打造,而宝马i3采用的Drive Life平台,也会与该车型的停产,一起成为过去式。
像这样的提速,在宝马i8车型上表现得也很明显。
2020年6月中旬,宝马官方表示旗下新能源旗舰跑车i8,已在当月11日正式停产。由于这款车型与宝马i3属于前后脚上市,也被业内视为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另一款开山之作。
虽然同为宝马新能源领域的初期产物,但相比于定位高端市场的宝马i3,宝马i8会更加倾向于超豪华新能源跑车,而在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由于参赛选手并不多,后者的推出确实吸引来了很多关注。
但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晚出场的i8却比早出场的i3更早被停产。更鲜为人知的是,宝马在i8停产的前一年,就开始了对其替代车型的研发。
2019年,宝马曾通过官方的社交账号发布了几张名为“Vision M Next concept”的概念车型图片,由于这款车的外形与宝马i8有几分相似,彼时外界就有声音认为这款车应该会是i8的继任者。
对此,外媒Car&Driver曾表示,这款车就是宝马i8的继任车型,或命名为i8 M,将有望在2023年上市。作为继任者,这款车相比于宝马i8在动力模式上依然会使用混动,但在发动机方面,会用四缸发动机替换i8的三缸发动机,这也意味着新车型在性能上会更加优秀。
Vision M Next concept概念车,图源宝马中国官微
由于动力系统的升级,再加上新车型车身结构也会基于全碳纤维架构打造,由此其售价也会比宝马i8的14.75万美元更高,据彼时业内猜测,这款新车型的最终售价将会达到18万美元(约为113万人民币)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宝马针对i3和i8两款继任车型的研发提速之外,其本身在新能源领域的加速也在同时进行。
2019年年底,宝马集团大中华区企业事务副总裁孙玮曾向媒体公开透露,截至当年底宝马预计会向全球交付50万辆新能源汽车,并计划在2021年将向全球客户累计交付100万辆新能源汽车。
而在几个月后,宝马在新能源领域提出了更为激进的计划。2020年3月,宝马宣布“2021年我们的目标是欧洲销售的车辆中25%为新能源车型;到2025年达到三分之一;到2030年达到一半。”
为了达到这一计划,宝马预计在2023年将旗下新能源车型的产品线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车型将会是纯电动车型。此外,宝马宣布在2025年会在氢燃料汽车方面投入超过300亿欧元的研发经费。
到了去年,宝马依旧在高调重申着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宝马集团计划在未来两年内,电动产品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2022年时,纯电动车销量比今年翻一番。到2025年,宝马集团将向客户交付约200万辆纯电动汽车。而到了2030年,宝马集团每售出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纯电动车。”
一边是停产i3和i8这样的新能源“老将”,另一边是积极推动新能源新车型的研发和上市,宝马近两年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然加速人人都看在眼里,而这背后或许也体现着宝马对于新能源业务发展的急迫。
2 “起大早、赶晚集”的新能源汽车之路
在新能源大潮中,宝马可谓是一名“先行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全球的石油危机,欧美等国家纷纷开始思考能源转型的议题,在国家机器的推动下,一些传统车企开始探索可以替代燃油发动机的新动力,这其中宝马成为了首批探路者。
1972年,宝马基于宝马2系的基础上打造了两辆1602 Electric电动试验车,其试验车搭载了来自博世的32千瓦直流电机,并且还具备了动力回收功能,这款车一时成为了彼时备受关注的焦点车型。
但由于1602 Electric的续航里程仅有短短的60公里,再加上铅酸电池的技术瓶颈限制,这款车型并未正式推出量产,随后就停止了研发工作。
铅酸电池不靠谱,宝马又看中了钠硫电池。1987年,宝马基于3系车型,推出了一款名为325iX的电动车,由于该车型搭载了能量密度更高的钠硫电池,让其续航里程增加至150公里。
不过,由于钠硫电池的工作温度过高,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宝马325iX最后也只被用作为政府邮政部门的办公用车。
宝马325iX,图源BMWBLOG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尝试依旧还在进行着。不仅推出了搭载氯化镍的纯电动车型宝马E1,还发布了搭载镍镉电池技术的宝马3系试验车。此外,宝马在那些年也在氢能源汽车方面也推出了750hL、H2R概念车等车型。
2010年之前,宝马虽然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在纯电、混动和氢能源等多领域都有尝试,但其中很多车型仅是技术开发的试验车,或者是简单的试水,并未真正走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
但就从2011年开始,宝马的新能源产品开始走进全球消费者的视线中。
当年2月21日,宝马集团正式发布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新品牌——宝马“i”品牌。“BMW i代表着高档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其就是为电动车而生的品牌。”宝马集团负责市场销售的董事伊恩·罗伯森在彼时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据伊恩·罗伯森介绍,BMW i品牌的诞生是基于2007年发布的“project i”计划,从当年开始,宝马就开始研发符合这一品牌的产品,而随着i品牌的发布,旗下的两款产品——宝马i3和i8也同时向外界亮相。
相比于此前的众多产品,宝马i3和i8在整体设计和外观方面,都更加符合市场主流审美,再加上这两款车型在车身结构中引入了碳纤维材料,极大地减轻了整体车身的重量,凭借这一独特的设计,这两款车型在正式发布后,很快就成为了颇受关注的明星车型。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热度,宝马还在彼时颇有自信地表示,到2020年时,宝马新能源车将会达到15%-20%的市场占有率。
殊不知,宝马i品牌发布、推出i3和i8车型的那两年,成为了宝马探索新能源之路上的高光时刻。
2015年,据多家外媒报道,由于宝马涉嫌利用软件在美国尾气排放检测中作弊,检测出旗下燃油车型尾气排放超过欧盟法定标准11倍,导致其身陷“排放门”丑闻中。
受此丑闻影响,宝马也在当年失去了维持近十年的豪华品牌销量冠军宝座,被奔驰取而代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宝马i品牌的创始团队开始分崩离析。2016年年初,宝马集团工程副总裁、i系列研发总工程师毕福康便跳槽到中国,摇身一变成为了造车新势力拜腾汽车的联合创始人与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