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3月2日电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20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达20.1%。新能源电量首次突破250亿千瓦时,与2020年同期相比提高41.9%。新能源从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转变为增量主体,成为广西新增电源、电量的双重主体,呈现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三大特征,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明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初具规模。
桂林市兴安县的高山风力发电场。马华斌摄
新能源迎来大规模加速期
迈入“十四五”,广西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1278万千瓦,新能源电量达254亿千瓦时,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20%、40%。未来,广西新能源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增装机容量达2860万千瓦,海上风电也进入开发建设阶段,新能源发展迎来跨越式发展阶段。
大规模增长的背后考验着电网规划建设、并网服务等各环节。
一直以来,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持续打好“服务牌”,陆续发布《集中式新能源并网服务指南》《分布式光伏接网技术原则》《新能源场站并网调度服务指南》,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提供全流程“绿色通道”服务,推进新能源“应并尽并、能并快并”。
与此同时,2021年,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5亿元,在进一步打通电网“主干道”,畅通城市、农村配网“毛细血管”的基础上,建设新能源输送消纳“高速公路”,确保新能源项目“并得上,送得出,落得下”。
绿色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从2021年新能源占比数据上看,广西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占当年新增电源容量的71%,新能源电量增速达40%,远超传统能源。新能源发展呈现高比例增长趋势。特别是在风力和光伏资源较好的桂林、玉林、南宁、贺州等地表现尤为明显。以桂林为例,目前桂林北部地区共有超过8个风电项目在加快建设中。
从桂林看广西,预计至2025年,广西将新增陆上风电1500万千瓦、海上风电300万千瓦、光伏1000万千瓦、生物质60万千瓦,累计新增新能源286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总量将占广西电源装机总量的四成。如何深挖潜力提高电网消纳能力,成为摆在电网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存在靠天吃饭的特性,而用户用电需要安全稳定可靠,这两者要做到无缝衔接,亟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高效消纳新能源,保障能源和电力供应安全。”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规划部副总经理文香军说。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远近结合、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新能源利用率持续提高,电网调节消纳能力不断提升:提升挖掘大数据潜力,强化电网调度数字化、信息化,完善建设新能源调度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新能源调度“远程感知”,可观可测可控,打通了电网调度“毛细血管”。加速推进新能源送电通道,“十四五”时期初步安排投资超45亿元,规划46项新能源220千伏送出工程、19项新能源110千伏送出工程等,为“绿色能源”保持充沛“续航能力”提供电力支撑。以点带面打造新能源发展接入与消纳试点,分类启动桂林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涠洲岛海岛电网示范等11种类型共24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