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根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政府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提到了实施碳达峰行动计划的重点。
在两会下,企业如何为双碳做出贡献?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全球汽车工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如何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用户充电问题,也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本次两会期间,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的减碳环保建议出现在各大企业家代表的建议和建议中,有助于交通能源低碳转型发展。
关于加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今年两会建议进一步完善换电车型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国家新能源汽车溯源体系,优化车电分离模式适应性(如车电分离保险)。加快换电模式标准化和通用化。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不断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大功率快速充电的发展,将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建议:加强政策指导,全面推进大功率快速充电网络的规划布局。建立国家创新合作平台,加强核心技术的联合研究。加强服务保障建设,促进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
如何回答充电基础设施的命题?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红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强产业链布局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的支持,如不断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充电优惠,进一步形成鼓励低碳产品消费的氛围。
站在双碳国家战略的关键坐标上,面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命题,回答充电基础设施的命题,构建企业发展的新优势。如何实现充电和更换基础设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根据充电联盟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784万辆,充电桩数量已达261.7万辆,车桩比基本处于3:1的整体水平。离桩车1:1的指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