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刻意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一是为了冷静思考,二是为了深刻反省。
反省的,与市场无关,而是人性的弥补。
少年时,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青年时,我是一个哲学爱好者,记得2003年从家乡走出,所携带的,别无其他,是两箱子近200本的文哲类图书。
刚到南京的两年,最喜欢去的是朝天宫一带,那里有许多旧书店铺,可以花很少钱淘到不少宝贝。
文学与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归根到底,关注和研究的还是人性,都属于人性之学。
所不同的,无非是文学是形象的,哲学是抽象的,文学是场景式叙事,哲学是思辩式说理。
但是,从2006年开始,我与文哲近乎隔绝了,这没别的原因,为了生活。
为了生活,2006年后,我将大量的时间,贡献给了功利之学,比如,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等——这一志趣的转移,倒也没什么,欲人恒情,都想着先挣脱物质的压迫,再追求精神的自由。
只不过,这一志趣的转移,过于彻底了,现在想想,差不多有10年时间,没有静下心读完一本完整的文学或哲学书了。
浸入功利之学越深,距离朴实的人性越远,所以,回想这两三年的人生,有一些荒诞,更有一丝悲凉。
这种内心的悲凉,于我个体而言,是从内心生发,于周遭环境而言,则是忧从中来。
比如,身边的朋友,这两年的生活和生意,大抵都不如以前了,虽然还保持正常的聚饮频率,但是,酒穿喉腹的味道,远远不如以前快意了。
再比如,工作室的90后同事,收入迟迟没有明显上涨,这也是我极为愧疚的,但是,愧疚也没有用,分配尺度是很大的,奈何现在财经写作也是内卷得厉害。
还记得,2005年我做杂志社主笔,那时的月收入是7千多,每月写稿约1.5万字。
时隔16年了,我们现在的新媒体主笔,每月写稿差不多3万多字,但平均收入也就9千左右。
工作量更大了,写作能力也不比我年轻时差多少,但是,如果核算物价的上涨,现在的年轻人,与我当年做着同样的工作、且有更高的工作量,但收入真的低得太多了。
所以,每每想到这些,真的好有压力,真的悲凉倍增,身边年轻人的未来在哪里?何时才能有明显的突破?何时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充盈?
这种经济内卷的特征,也是经济告别高速增长全社会机会窗口收缩的必然,同时,这也是中国进入后资本时代的症兆。
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对国家层面的反垄断、打击房地产和教培,我是举双手支持的,这不是出于经济学的分析,而是出于基本人性的关怀。
这些年,我朴实的人性少了,但是基本的人性还是有的。
总之,对家事国家天下事的关注和思考,回顾历史,可能很少有我们这一代中年人感悟得深刻——感悟得深刻,不是因为我们经历得多,而是时代对我们的投影太多——我们从少年开始的30年,这30年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在历史中,可能相当于200年甚至300年。
最后,再短评一下今天的A股。
今天的新能源,再次狂嗨,天齐锂业、科达制造等多支个股涨停。
但是,请注意,这是由昨晚美股新能车暴涨带动的,特斯拉收涨超过4%,其竞争对手Rivian涨幅更是超过15%,小鹏和理想更同时大涨。
不要因为今天新能源的大涨,而盲目追逐了,至少80%的新能源股票,现在是逢反弹减仓的时机,而不再是买入的时机。
想想去年此时大消费的狂热,今年此时的新能源,很可能类似去年此时的大消费,从明年的此时看,现在大概率是一个很高的高点。
但是,新能车和新能车相关智能支流就不一样了,这个我在大半个月前讲过,今天就不再重复了。见下图:
(10月26日的文章)
做投资,与做人一样,急不得,慢慢悟。
技术上,多深度研究,少频繁操作。
心态上,要平静,要少欲,要保持人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