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物联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中金公司:政策催化 它将成为新能源下一个主流赛道?

   2021-11-17 财联社100490
导读

汽车消费第一波普及期结束,行业向换购/增购、年轻化及女性购车转变,总体消费平稳向上。需求端来看,伴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中国的家庭购车呈现特征开始以男性为主的新购需求,逐步向以年轻化、“她经济”和换

 

汽车消费第一波普及期结束,行业向换购/增购、年轻化及女性购车转变,总体消费平稳向上。需求端来看,伴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中国的家庭购车呈现特征开始以男性为主的新购需求,逐步向以年轻化、“她经济”和换购/增购需求、低线城市购车为主转变,也带来了对汽车产品消费升级的大趋势。长期看,我们认为中国汽车本土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向上,2025/2030/2050年汽车销量有望达2241/2419/2621万辆。

我们认为汽车低速稳健增长的背景下,行业面临大变革,趋势变化值得关注:智能电动化驱动市场格局变化;我们预计新能源进入S型增长曲线陡增阶段,渗透率加速提升,带动后市场领域,包括石油消费、居民用电、补能路线以及基础设施等发生重大演变;乘新能源加速向上之风,自主品牌有望凭借在新能源的领先优势实现整体市场份额突破;国际化上,长期看出口市场有望实现多倍增长,对应龙头自主车企打开翻倍成长空间,有望实现销量突破,走向全球。

具体来看:

新能源渗透突破临界点,如何看未来增长驱动和消费趋势?

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10%关键节点,往后看将进入S型增长曲线陡增阶段。从“尝鲜”到“普及”,消费者习惯培养完善+供给端产品“多点开花”,我们预计2025/2030/50年新能源乘渗透率分别达30%/61%/90%,对应产量747/1736/3629万。

能源转型期,充电供需缺口扩大,燃油车保有量提前见顶,汽车后市场将如何演化?

我们预计2025年乘用车中燃油车保有量触顶,2034年乘用车中新能源保有量超过燃油车。燃油车保有量提前见顶,或导致汽车用油、汽车服务、充换电设施、居民用电等行业逻辑出现重大假设变化。我们认为明年充电供需缺口激增,补能矛盾或愈加严重,国家推动慢充加速进入小区,车企加快快充投资,同时利好换电技术快速铺开。

智能电动化趋势下,中国汽车供给市场格局如何呈现?

国货自主品牌多维能力积淀,依托新趋势,崛起契机成熟。乘电动智能之风,我们预计中国自主品牌市占率2025/2030/2050年分别有望达到52%/58%/73%。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中国品牌如何实现海外市场如何突破?

复盘丰田出海案例,中国车企有望把握能源转型期,也即战略机遇期。我们预计2050年中国乘用车出口占总产量比重有望达到35%,龙头自主车企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品牌走向全球。

图表:从日韩经验看,中国正处于人均GDP 4,000-17,000美金的汽车产业中层次竞争阶段

资料来源:乘联会,中金公司(47.5000.000.00%)研究部

新能源:全球电动突破临界点,进入S型曲线陡增期

总论:全球电动突破临界点,或进入S型增长曲线

我们认为,中国新能源(4.3100.102.38%)汽车行业快速增长来自于消费端和供给端的共振,突破临界点后或将迎来加速扩张。根据S型成长曲线的经验,我们判断中国的汽车电动化已突破关键的临界点(10%渗透率),或进入陡峭增长期。我们预测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在2025/2030/50年分别达到30%/61%/90%,对应产量分别为747/1736/3629万辆。

图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有望进入S型增长曲线图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有望进入S型增长曲线

资料来源:乘联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增长展望:从“尝鲜”到“普及”,进入S型增长曲线,产品多点开花

从“尝鲜”到“普及”,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进入S型增长曲线。2021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渗透率加速提升: 9M21,中国、欧洲八国、美国新能源销量分别为214/131/43万辆,同比分别+193%/105%/101%。往前看,我们认为新能源行业主要驱动力(7.8200.577.86%)已经从政策补贴主导,转为供给端改善刺激C端市场释放。新能源车跨越10%渗透率大关,我们预计将呈现S型曲线增长,并从“尝鲜”进入“普及”阶段,逐步进入主流汽车的消费。

图表:新能源突破S型增长曲线关键节点图表:新能源突破S型增长曲线关键节点

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金公司研究部

供给端产品多点开花,下沉市场加速渗透,产品结构“中段发力”、向传统燃油车靠拢。供给端,我们预计将由现在的特斯拉、一线造车新势力较强的格局,转向“传统车企优势新能源品牌、一二线造车新势力品牌、其他新入局者”的“多超多强”格局,并带动新能源产品多点开花,加速新能源普及。需求端,伴随新能源在B级车市场的逐步渗透,叠加新能源车型价格下降和续航提升带来的内生性增长,有望带动新能源结销量构由目前的“哑铃型”发展为“纺锤型”。

图表:新能源销售结构:非限牌城市-限牌城市的剪刀差持续扩大,低线城市加速渗透图表:新能源销售结构:非限牌城市-限牌城市的剪刀差持续扩大,低线城市加速渗透

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金公司研究部

由于燃油车保有量快速见顶,汽车燃油需求呈现快速下降

基于我们上述对于中国燃油车保有量的测算,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燃油车保有量触顶,达2.9亿辆,到2050年燃油车保有量或将不足0.5亿辆。以燃油车保有量来进行计算,至2050年中国燃油车保有量将较2025年的高点下降89%,我们简单估算对应燃油车的耗油量也将下降89%。考虑到目前中国汽车用油消费量约占我国汽油消费总量的70-80%,我们认为这或将引发一轮新的“能源革命”。

车桩比陡增、充电难问题凸显,带来快充和换电新机遇

据国家电网数据,今年国庆假期前3天,国家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总充电量同比+59%,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同比+56.5%,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伴随新能源销量的陡增,私人桩装配限制数量,公共桩难以满足使用数量需求,一二线城市区域或在明年出现充电难的问题。

我们预计中国2021年的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65万,同比增长73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数量分别为120、145万。从结构上看,新能源私家车保有量提升,将带动对私人充电桩需求增长,但基于私人停车位数量与居民区安装私人充电桩等因素的限制,新能源私家车与私人充电桩销量的剪刀差持续扩大。基于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销量的预测,我们预计2021年剪刀差或扩大至253万,对应有253万新购车的新能源私家车主只能采用公共充电桩充电,明年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问题或将更加严峻。

往后看,我们认为新能源进入S型增长曲线后,两条充电桩行业发展主线愈发清晰:1)放松私人充电桩进小区的政策,减少私家车主与私人充电桩剪刀差;2)超充站等公共充电设施在点位及经济性考量下难以持续布局,从电池标准化的角度下,推广换电模式。

政策催化换电模式发展,或成为下一个新能源主流赛道。政策端看,2020年开始政策逐步推广换电模式,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电动乘用车共享换电站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已通过审查[1]。往前看,我们认为通过突破换电产品关键技术、打通基础设施审批流程、建立换电汽车监管平台、健全换电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换电模式产业生态、构建换电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可以加速换电产业链发展,并通过串联电池企业、车企、电网企业和电池回收企业,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消费中的痛点。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xnywlw.cn/news/show-16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江阴市鑫宏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7266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