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作为风机的关键部件,其运行过程中由于雷击造成损伤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叶片遭受雷击损伤后结构会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机组的发电效率,更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及叶片的使用安全。
因此,叶片雷击损伤修复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特别重要,不但要保证修复质量,更要保证高空操作安全。
本文主要探讨风力发电叶片雷击损伤高空修复方式方法。
1.叶片雷击损伤高空修复作业方式研究
风力发电叶片在运行过程中遭受雷击损伤后,风电场业主一方面想要尽快修复损伤叶片,恢复机组发电;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修复成本和修复质量。本文从经济、效率、安全3个方面研究3种不同的高空损伤作业方式见下表:
作业方式 | 安全性 | 成本预计/单次 | 修复时间(天) | 备注 |
---|---|---|---|---|
高空平台作业 | 良好 | 1~2万元 | 1~3 | 高空修复 |
“蜘蛛人”作业 | 一般 | 1万元 | 1~2 | 高空修复 |
地面作业 | 最好 | 15~20万元 | 4~6 | 地面修复 |
高空平台作业是指修复人员利用高空修复平台在高空对叶片损伤区域进行修复的过程。
“蜘蛛人”作业是指修复人员利用单人自动升降设备在高空对叶片损伤区域进行修复的过程。
地面作业是指通过租用大型吊车,将损伤叶片拆卸后吊装至地面,在地面对叶片损伤区域进行修复的过程。
对于风电场业主,人员及设备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是修复成本、修复效率。因此,综合考虑,高空平台作业是叶片雷击损伤修复的首选修复方式。
2.叶片雷击损伤高空修复方法探讨
2.1叶片防雷系统修复
风力发电叶片在遭受雷击损伤后,叶片防雷系统可能遭到破坏,特别是在雷击损伤位置,防雷导线可能出现熔断、电阻过大等情况。因此,在修复前,首先对叶片的整个防雷系统进行检测并修复,确保防雷系统正常运行。
2.2叶片结构损伤修复
由于高空作业条件有限,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填补和挖补(见下图)两种高空叶片结构修复方式。
填补修复方式是指采用局部结构预制件填补的形式对结构进行复原。对于填补,破坏区域被去除后留下形状较为规则的凹槽,槽的边缘被打磨成阶梯变化的斜面,然后直接把提前做好的预制件粘接在斜面上,粘接时,要保证修复区域型线吻合,最后对预制件与斜面的粘接面进行增强。
挖补修复方式是指将已损伤的结构层按照特定的修复要求全部打磨掉,扣磨时四周要打磨成一定倾斜度的倒角,再逐层铺布修补,对结构进行复原(见下表)。
修复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填补 | 填补修补的区域型线与原结构基本一致,结构回复良好,适合结构破坏严重、面积比较大的损伤修复 | 预制件需要提前做好、操作难度较大、操作时间较长 |
挖补 | 操作较为简单、操作时间短;适合结构破坏轻微或者面积较小的损伤修复 | 修补的型线稳定性差,对操作人员操作水平要求较高 |
3.结论
通过对叶片雷击损伤高空修复不同作业方式和修复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对于叶片雷击损伤修复作业方式,综合考虑安全、效率、经济等因素,建议采用高空平台进行作业。
②对于叶片雷击损伤修复方法,如叶片遭受雷击损伤较轻微,建议采用挖补方式进行修复;但对于叶片遭受雷击损伤严重的,建议采用填补方式进行修复。